SNEC ES+丨天能張天任:全球“數能”時代來臨,多維高效儲能大有可為
-
發布時間:2023-10-31
-
作者:天能
在這個時代,“風光”能源無限好。但風不常吹,日有西斜,對于提高“風光”能源利用率和消納能力,支撐其成為主體能源和助力實現碳中和的綠色引擎,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和推動能源結構低碳轉型,還需要儲能的參與并持續向更數字化、智能化發展。
新型儲能產業浪尖起舞
“儲能是構建新型能源體系的重要環節,也是推進能源革命的關鍵要素,新型儲能產業發展大勢所趨”,作為新能源電池領軍企業掌舵人,張天任對新型儲能的未來充滿信心。
事實上,按理想的新能源風電、光伏配儲比例計算,全球儲能市場將達到萬億元級別,作為主賽道,新型儲能產業確實可以形容為“機遇無限”。今年上半年,中國新型儲能裝機規模持續快速增長,兩倍于去年同期,今年預計新增裝機量更將超過過去10年裝機量總和。
此外,中國儲能電池前六個月的出貨量已經占到全球儲能電池出貨量的90%以上,以美國和歐洲為主的國際儲能市場的高增長,為消化中國儲能電池產能起到重大作用,也為中國企業提供了巨大的發展機遇。
但在全球市場高歌猛進、多元化應用場景進一步積累和延伸的形勢下,風險與挑戰依舊不容小覷。
在開拓國際市場方面,中外不同的政策體系、儲能技術較大的發展空間、國內外市場渠道的差異都是顯性的挑戰,亟待解決。
在儲能技術多場景應用方面,技術路線的選擇、技術成熟度和標準化、技術的成本、運維的安全性與穩定性、政策及法規與產業的匹配度等挑戰,都需要全面、積極地做好應對。同時,還要正確認識產業飛速發展與市場供需失衡的風險。
產品+技術+解決方案
深度賦能多元化應用場景
作為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的重要技術支撐,儲能技術已逐漸應用于可再生能源平滑并網、峰荷管理、調頻及電能質量改善等多個場景。
新型儲能春風來,技術路線百花開。儲能應用場景的多樣性決定了儲能技術的多元化發展。
天能將技術升級作為構建賦能應用場景多元化能力的重要支撐。技術的升級首先是技術路線的前瞻性和儲備深度的升級,以技術創新應對產能過剩、優化生產工藝、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
一方面,天能引領鋰離子電池、鉛炭電池技術優化的同時,正在加快推進鈉離子電池、氫能、液流電池等新技術在儲能產品與系統解決方案中的應用;另一方面,加速系統集成技術創新,兌現系統集成在儲能產業鏈中承上啟下、實現應用場景多元化的關鍵價值。
在產品開發上,天能持續探索電芯容量“最優解”,打造以安全為底線的高質量、高性能儲能專用電芯,可覆蓋滿足當前市場需求的全部主流型號。
與產業發展“最大公約數”
在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大議題背景下,實現碳中和的愿景不會消散。全球能源轉型正在提速,各國都在加快建設高效、低碳、綠色和可持續的能源體系,作為“壓艙石”,儲能產業的未來發展前景可以預見。
在這場產業浪潮中,儲能技術也在快速演進和創新,將在釋放更大機遇的同時,使行業競爭更加充分與激烈。
“需求決定供給,符合這一原則的技術大有可為。”張天任對此提出了六個維度的預測:
高性能材料的應用,可以滿足大容量、快速充放、安全高效需求。 多能源混合儲能集成技術的創新,如電池、超級電容器、氫能儲能等,可以實現更高效、靈活和可持續的能量存儲和調度,以滿足復雜的能源管理需求。 綠氫、氣體儲能等零碳儲能技術的研發。 數字化與人工智能的整合,通過AI和機器學習算法優化儲能系統的管理和運行,提高系統的效率和壽命。 打造模塊化和可擴展的儲能解決方案,為滿足不同規模和應用的需求,設計可按需擴展的儲能系統。 技術路線競爭將驅動企業走低成本化發展之路。
逐鹿未來,要競爭也要合作。儲能產業不是獨立存在的,它是能源存儲與應用的中樞,也是連結新能源與用戶的紐帶。技術的引領、模式的創新、數字化轉型,也需要組建創新聯合體,打造產業生態圈,合力解決安全、成本、市場等問題,實現市場拉動、資源驅動、價值共贏。
在未來,飛躍云山的風、照耀萬物的光所產生的綠色能量,將為千家萬戶、千行百業帶去更大的價值。天能也將持續深耕、加速創新,釋放綠色能量存儲與應用數字化、智能化躍升的無限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