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報》| 張天任:在浙江創業是幸福的事
-
發布時間:2023-06-27
-
作者:浙江日報
長興縣和平鎮城南工業區,由天能控股集團參與建設的全國最大鉛碳儲能電站——“和平共儲”項目日前并網運行。160萬個鉛碳電池像搭積木一樣整齊堆疊,夜晚用電低谷充電、白天用電高峰放電,從而優化能源利用效率,每年可為企業節省電費約3000萬元。在天能控股集團董事長張天任心中,成為全球領先的儲能綜合解決方案服務商是公司新一輪戰略規劃的核心之一。
“‘雙碳’背景下,這是一個新風口,絕不僅是利用峰谷電差價省點電費的事。”這位馳騁商場35年的企業家語調平和,但眼中依然閃爍熾熱的光。
35年間,將一家連年虧損的村辦小廠打造成中國500強企業,張天任說,在浙江創業是一件幸福的事!特別是“八八戰略”實施以來,體制機制創新的源頭活水匯聚起全社會磅礴的活力與市場創造力,讓他如魚得水、逐浪濤頭。20年間,天能的實業年收入從5.8億元增長到超千億元,增長170多倍。
實力狂飆的背后藏著怎樣的創業故事?張天任帶著記者來到被他稱為“時光隧道”的企業展廳。“隧道”起點,一組老式電動自行車用鉛酸蓄電池占據了C位。
上世紀90年代末,天能抓住電動自行車興起的機遇,率先研發出動力電池,逐漸成為長興的明星企業。緊隨其后,當地如雨后春筍般出現了近200家蓄電池小廠和家庭作坊。一邊是“一個電池凈賺15塊”的高利潤,一邊是行業野蠻生長背后的高能耗、高污染,賺到錢的張天任心里很糾結:知道不是長久之計,但也不敢輕易轉型,既怕辛苦賺的錢打了水漂,更怕政府對民營企業的政策發生變化。
“八八戰略”的實施,給張天任吃下了一顆定心丸。“從第一條就讀出了政府是鼓勵民營經濟發展的,心里的包袱一下子就放下了。”他立即加快實施醞釀已久的計劃:研發綠色環保電池、實施股份制改革、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謀劃在香港上市……
“時光隧道”中,張天任觸景生情,回憶起2004年6月2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同志來到天能集團分公司時的場景。張天任清晰地記得每一個細節:那時,企業轉型正在深水區。習近平同志直奔車間,邊看邊問。習近平同志說,“我們要加快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就是要讓吃得少、產蛋多、飛得遠的‘俊鳥’引領浙江經濟。”他還鼓勵企業“轉型升級這條路一定要堅定地走下去”。“我當時就有一個強烈感受,習近平同志是把我們民營企業當作自家人的。”張天任說。
彼時的浙江,一場機關效能建設正在全省推開,長興鉛蓄電池行業整治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展開的。張天任敏銳地注意到,政府并不是一刀切,而是請來專家仔細論證,哪些要關停、哪些要整改、怎么改,一一定出標準。當時,和平鎮有60多家鉛蓄電池企業,一半要關停整改,一半要搬遷入園,鎮環保所干部俞文杰沒日沒夜地跑企業做工作、講政策,雙眼熬得通紅。張天任看在眼里,果斷關停兩個年產值1000多萬元的落后車間,又在投資人的質疑和反對中花8000萬元更新設備、投入新的環保設施。他說:“整治不是要把行業整垮整掉,而是為了整大整強。要做百年老店,就必須把保護環境放在第一位。”
在供電不穩的年代生產應急燈電池,在百姓生活蒸蒸日上的時候生產電動自行車電池……漫步在“時光隧道”,我發現張天任總能先人一步捕捉商機。而他笑著解釋道:“做企業,與時代同頻共振很重要。”2004年,全省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建設資源要素優化配置的有效機制是當前深化改革的一項緊迫任務。此后,一系列推動要素市場化配置的改革相繼出臺。張天任意識到,優質資源必將流向代表高質量發展的領域,天能的再次轉型迫在眉睫。
長興縣城西南26公里處,有一座花園般的工業園,這是全國最大的再生鉛生產基地——天能循環經濟產業園,也是張天任又一次“審時度勢”的得意之作。“回收廢電池,既可防止污染,又能得到回收鉛,前景廣闊。”張天任看準了就干,政府也大力支持,不僅在910畝土地出讓中按政策給予優惠,還成立服務專班,縣領導每周跑工地協調解決問題。2010年,產業園一期項目投產,年處理30萬噸廢舊電池,約占全省總量的六成。一塊5公斤重的廢舊鉛酸蓄電池,可回收3公斤多再生鉛、0.5公斤多硫酸鈉、0.3公斤聚丙烯塑料,全部用于生產新電池。拆解、回收幾乎零排放,廢水處理后直接用來澆花、養魚。目前,天能已在全國建成4個這樣的產業園,年處理廢舊鉛酸蓄電池近百萬噸,成為“雙碳”建設中的明星。
“20年持續不斷的體制機制創新,政府越管越精、服務越做越好、市場越搞越活,讓我們可以心無旁騖、甩開膀子干。”在張天任看來,是浙江優質的營商環境,給了他指哪打哪的底氣,從而一次次贏得先機。2019年,天能啟動分拆上市計劃——將電池資產分拆出來,在上交所科創板上市。天能股份有100多家分公司、子公司,每家公司的工商、社保等信息都要進行系統梳理、出具相關證明,足足有6個檔案柜。張天任按照公司在香港上市時的經驗推斷,完成這些資料起碼要一年半時間,而在“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助力下,他們僅用半年就完成了,最終在2021年1月成功登陸科創板。
不懼挑戰的張天任信奉一句話:機遇總是打扮成問題出現。巧合的是,每當天能出現問題,他也總是選擇以體制機制改革來解決問題、贏得機遇。2013年,經歷了27年高速發展的天能出現了產業結構不優、體制機制僵化、思想保守等現象,張天任帶隊到安徽小崗村學習改革精神,回來后徹底打破原有體制,劃小核算單元,激發自主經營體的活力。今年4月,他又帶著由中高管和業務骨干組成的百人團隊前往深圳,向華為、比亞迪等頭部企業學習,準備開啟新一輪變革創新。
回首來路,張天任由衷地說:“體制機制的變革創新,既是‘先手棋’,也是‘牛鼻子’,一定要走在整體變革創新的最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