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周刊》|“千萬工程”20年,浙江萬千鄉村重塑發展模式

  • 發布時間:2023-06-28

  • 作者:民生周刊

分享

改革開放后,急于丟掉“窮帽子”的浙江,把目光轉向了工業。一時間,“村村點火、戶戶冒煙”,工業化、市場化、城鎮化迅猛發展,經濟水平躍居全國前列。

電鍍、造紙、印染、鉛蓄電池等產業多年突進,經濟發展了,群眾收入增加了,但付出的代價巨大:鄉村的水臟了,山禿了,垃圾成堆,農村環境問題嚴峻,群眾健康受到威脅。

再加上存在“重城輕鄉”的問題,鄉村基礎設施落后,公共服務缺失。

20年前,浙江僅有約4000個村莊環境較好,另外3萬多個村莊則是“家里現代化,屋外臟亂差”“垃圾靠風吹,污水靠蒸發”。

2003年6月5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同志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計劃花5年時間,從全省近4萬個村莊中選擇1萬個左右的行政村進行全面整治,把其中1000個左右的中心村建設成全面小康示范村。

2005年,習近平同志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浙江把生態建設與“千萬工程”緊密結合起來,美麗鄉村建設成為“千萬工程”的重要目標。

20年來,浙江堅持久久為功,“千萬工程”深刻改變了浙江鄉村面貌,極大促進了浙江鄉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萬千鄉村實現了“綠富美”。

昔日窮鄉僻壤  今朝和美鄉村

6月12日晚,記者夜宿浙江省湖州市德清縣莫干山深處的仙潭村。翌日清晨6點,寂靜的山村在雞啼鳥鳴中蘇醒,拉開窗簾,眼前竹林清新翠綠,樓房掩映于綠色之中,遠處晨霧繚繞,山形依稀可見。

20年前可是另一番模樣。在仙潭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沈蔣榮印象中,彼時的仙潭村,垃圾遍地、污水橫流,流經村內的小溪經常污泥淤積,只能靠洪水沖走。一到夏天,每家每戶的糞坑惡臭難聞。

比起環境差,更讓人揪心的是窮。村里大的資源是竹林,村民經常砍了毛竹,肩扛走大半天山路到鄰近的吳興鄉鎮集市銷售。也有人在村里辦起毛筍廠和竹拉絲廠,說是廠,其實都是小作坊,污染嚴重。

因為地處山區,交通不便,再早一些的仙潭村,雖然守著綠水青山,卻是名副其實的窮鄉僻壤,當地曾流傳“天下第一苦,橫嶺福水范家塢,出門雞叫、進門鬼叫”的說法。

沒有發家致富的產業,村里的勞動力自然一個個從山旮旯里走了出去。

1971年出生的沈蔣榮,曾在村里開了家理發店,眼看理發的越來越少,年輕人都去了縣城或者更遠的地方務工,他決定把理發店開到德清縣城。

變化始于2003年開啟的“千萬工程”,仙潭村從整治人居環境入手,硬化道路,關停了污染嚴重的毛筍廠和竹拉絲廠等作坊,并進行廁所革命。從嚴治理去存量,嚴格把關控增量,灰頭土臉的山村又開始重現綠水青山。

交通便捷,有臨近上海、杭州的區位優勢,找回了綠水青山,仙潭村的優勢漸漸顯露出來,開始有人投資辦民宿,選擇賣風景。

沈蔣榮進城發展后,父母也到了縣城,老家的房子一直閑置。

2013年,他突然接到電話,對方說想租他家里的老房子開民宿,租金是每年3.5萬元,租期20年,一次性付清。因為當時房子已經空了10多年,70萬元的租金自然極具吸引力,父母覺得很劃算,極力主張出租。

但沈蔣榮覺得有點蹊蹺,他決定先了解下再定。那段時間,他經常回村里,發現實施“千萬工程”后,村里的交通和環境明顯改善后,生態優勢凸顯,對城里人越來越具吸引力。

他也發現,村里已經開辦的民宿兩極分化嚴重,外地人過來投資經營的民宿,普遍條件好、價格高,房間每晚基本1000多元,而本地人利用自己房子經營,投入小、房間簡陋,一天只有70元到120元,還包吃。

“即便價格很高,外地人辦的民宿生意都不錯。”沈蔣榮說,這些給了他很大啟發。

當時他想,人家租房子開民宿都能掙錢,自己辦哪怕生意差一點應該也可以。

于是,他決定房子不租了,索性回到村里辦精品民宿。2015年5月1日,投資260萬元的民宿開業了,有9個房間,平均一個房間每天收費1300元。“五一”及其后一段時間生意火爆,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村民加入。

今天,仙潭村有特色精品民宿166家、餐廳10家、咖啡館7家、帳篷營地3家,還有燒烤店、奶茶店等業態,年接待游客15萬人次。2022年,仙潭村獲評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民宿多了,村民就業方便了,同時帶動了村里的特色農產品銷售,仙潭村的集體經濟也從之前的30萬元增長到去年底的255萬元。

昔日窮鄉僻壤,變成了宜居宜業和美鄉村。仙潭村還輻射帶動了周邊的兩個村,提出了“大仙潭”建設開發的決策部署,聚合仙潭、南路、四合3個行政村,共同組建“強村公司”,以共享共創模式盤活閑置資產、引進新業態,走組團共富的路子。

▲清晨6點,寂靜的仙潭村在雞啼鳥鳴中蘇醒,迎接來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圖/嚴碧華

從單純的富到既富又美

“千萬工程”實施20年,仙潭村從窮鄉僻壤到通過辦民宿實現鄉村振興,走向共同富裕。與其相距80公里左右的湖州市長興縣煤山鎮新川村,山上也有一望無際的竹林,但不同的是,新川村發展工業較早,村內企業眾多,一些村民通過開辦工廠早已腰包鼓了起來。但因為所從事的行業集中在高能耗與高污染,且無視環保,污水、污染物隨意排放。

日積月累,村莊邊上的澗溪污染物堆積,溪水異常渾濁、污染嚴重。

村里經濟是活躍了,一部分人發家致富,蓋起漂亮的樓房,但村民的生活環境也發生了巨變,且這種變化,直接關系到每個人的生存環境。

2003年,浙江開啟“千萬工程”之后,合并之前的澗下村率先進行環境整治,建設示范村,張塢、樓下和邱塢跟進。

2008年,四村合并之后的新川持續開展道路硬化、路燈亮化、村莊綠化、污水潔化、垃圾分類等工程。久久為功,長期堅持環境整治,村內逐漸變得干凈、整潔,一改過去污水橫流、垃圾遍地的現象。

環境整治的同時,村內企業也騰籠換鳥。新川村開始加快推進工業轉型升級,積極優化調整產業結構,對“低、小、散”企業進行“休克性”整治,堅定不移走起了綠色發展、綠色增長之路。

新川村從上世紀單純追求一個“富”字,轉向了追求“綠富美”高質量發展,盡管當時經濟發展仍然較為粗放,但走出了關鍵一步,為以后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指引下,村內企業騰籠換鳥,轉型升級,走綠色發展道路。同時,以綠色發展理念引領新川村人居環境綜合治理,堅持不懈,久久為功。

鄉村振興戰略提出后,新川村進一步實施美麗鄉村精品村工程。

一系列舉措之下,今天的新川村重現綠水青山,田園風光和頗具現代感的建筑交相輝映、相得益彰。

不斷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以“強黨建、興產業、惠民生”為重點,以紅色黨建帶動綠色發展,以村企共建實現全民共富,新川走出了一條產業興、百姓富、環境美的綠色發展新路子。2022年,村集體經濟總收入達885.48萬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15萬元。

今年4月下旬,浙江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湖州市委宣傳部在長興主辦了一場活動,多位專家學者共話“新川模式”,充分肯定了新川之路。


▲6月8日,在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漓渚鎮棠棣村的蘭花數字工廠,工人在管護蘭花。圖/謝尚國

重塑鄉村發展模式

仙潭村和新川村只是推進“千萬工程”過程中,浙江萬千鄉村蝶變的縮影,類似這樣“美麗轉身”的故事在之江大地俯拾皆是。

回過頭來看仙潭村、新川村20年的發展歷程,“千萬工程”改變的不僅是肉眼可見的村容村貌,更深層次的是發展理念之變,由此誕生新的發展模式。

有專家形象地比喻,在浙江發展面臨轉型的關鍵時刻,“千萬工程”是讓列車換道變軌的那個扳手。“扳”下去,其實是發展理念、發展模式的變革重塑。

“千萬工程”一路走來,浙江鄉村面貌發生了質變,村民習慣發生了巨變,經濟發展模式也發生了轉變。

從2003—2010年“千村示范、萬村整治”示范引領,推動鄉村更加整潔有序,到2011—2020年“千村精品、萬村美麗”深化提升,推動鄉村更加美麗宜居,再到2021年以來“千村未來、萬村共富”迭代升級,強化數字賦能,逐步形成“千村向未來、萬村奔共富、城鄉促融合、全城創和美”的生動局面。

“千萬工程”從初的滿足溫飽型生存需求到滿足小康型發展,再到滿足共富型發展需求,不斷牽引著浙江鄉村的發展理念、產業結構、公共服務、治理方式及城鄉關系發生深刻改變。

20年來,“千萬工程”指引浙江全面激活創業創富的農村發展動能,走出了一條“重產業、活力足”的路徑;20年來,“千萬工程”指引浙江全面理順互動互促的城鄉一體關系,走出了一條“重規劃、深度融”的路徑。

數據更具說服力。僅就城鄉一體化方面,2022年,浙江省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71268元、37565元,城鄉居民收入倍差由2003年的2.43縮小到2022年的1.90。

浙江省鄉村振興研究院首席專家顧益康曾親歷“千萬工程”啟動及實施,他認為,“千萬工程”的內核是新發展理念的踐行,這也意味著其具有可復制可推廣的意義,為鄉村振興、美麗中國建設提供經驗和示范。

(□ 《民生周刊》全媒體記者   嚴碧華)

(責任編輯:羅芳菲)


閱讀原文:《民生周刊》|“千萬工程”20年,浙江萬千鄉村重塑發展模式


霍尔效应|电池厂家|电流的测量|手机音频测试|烟雾传感器|与非门逻辑图|位带|传感器网络|遥控开关|芯片组|芯派|类载|充电ic|晶圆厂|天马lcd|行动电源|四轴飞|EPCOS|l298|ic|位置传感器|QEP|胡运旺|频率响应|plc学习|四极管|电机控制器|蓄电池活化仪|电流源|2222a|dmx控制器|移相半桥|adrl|可控硅原理|追芯|失调电压|电池管理芯片|电子网|编码器原理|p30|磁阻|